工业相机:西安人工智能公司研发的 1600 万像素全局快门相机,搭配鱼眼镜头实现 270° 广角成像,通过双目立体视觉算法获取毫米级精度的深度信息,在物流分拣场景中可识别 5mm 大小的零件缺陷;
固态激光雷达:陕西机器人智能制造基地量产的 128 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,测距精度达 ±2cm,每秒生成 240 万点云数据,支持动态环境下的实时三维建模,已应用于轮式人形机器人的全地形导航;
结构光传感器:通过投射格雷码图案进行三维重建,可在 0.2 秒内完成复杂曲面的轮廓扫描,配合机器人拨打电话软件实现远程瑕疵检测报警。
麦克风阵列:支持波束成形技术的 8 通道麦克风,可在 75dB 噪声环境中精准拾取 3 米内的人声,某机器人公司开发的 AI 电销机器人技术,通过降噪算法将语音识别准确率提升至 98.7%;
骨传导传感器:通过振动颅骨传递声音,适用于高噪音工业场景,配合言通智能语音机器人的离线唤醒功能,实现 - 20℃至 60℃宽温域的可靠交互;
声呐模块:用于非视觉场景的障碍物检测,在黑暗仓库中可探测 5 米内的立柱,测距误差小于 3cm,常与视觉系统形成感知互补。
压力传感器矩阵:0.5mm 厚度的柔性阵列传感器,可贴合机械臂表面,单个感应单元分辨率达 0.1N,在精密装配中实现 ±0.3mm 的力度控制,避免损坏脆弱工件;
滑觉传感器:通过光纤束检测物体滑动状态,当抓取的玻璃瓶出现 0.5mm 位移时,系统立即调整握力,该技术已在陕西机器人智能制造的协作机器人上实现量产应用;
温度传感器:集成热电偶与红外测温的复合探头,可在 - 40℃至 200℃范围内实现 ±0.5℃的高精度检测,支持焊接机器人的热变形补偿。
6 轴力扭矩传感器:安装于机械臂末端,可同时测量 3 个方向的力(±500N)和扭矩(±50N・m),分辨率达 0.1N,某机器人公司开发的碰撞检测算法,能在 5ms 内识别 10N 的突发接触力并触发急停;
关节力矩传感器:嵌入伺服电机内部,通过应变片测量传动扭矩,配合深度学习模型预测齿轮磨损状态,将预防性维护周期延长 40%;
触觉 - 力觉融合模块:结合压力分布与力矩数据,使机器人在握手场景中自动调整力度至人类舒适区间(3-5N),该技术已应用于言通智能语音机器人的服务场景。
UWB 超宽带雷达:厘米级精度的无线定位模块,在工厂环境中构建定位网络,配合轮式人形机器人的差分驱动模型,实现 ±2cm 的路径跟踪精度;
惯性测量单元(IMU):集成三轴加速度计与陀螺仪,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,在无 GPS 信号的室内环境维持 0.1°/s 的姿态漂移率,支持复杂地形的运动控制;
超声波传感器:16 通道阵列式探头,可探测 8 米内的障碍物,盲区小于 10cm,常与激光雷达协同构建近场防护圈,在自动避障时触发机器人拨打电话软件进行风险上报。
气体传感器:支持 VOC、CO₂等 12 种气体检测的电子鼻模块,检测精度达 ppm 级别,已应用于消防机器人的灾害现场侦查;
湿度传感器:基于电容式原理的微型传感器,响应时间 < 5 秒,在半导体制造场景中维持 ±1% RH 的湿度控制,保障精密工艺稳定性;
电磁传感器:用于管道机器人的漏磁检测,可识别 0.5mm 深度的裂纹缺陷,配合陕西机器人智能制造的自动化产线实现缺陷的智能分类。